我们怎样才能提高银行业的安全性?要求银行重组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么做能够减轻高风险活动对零售银行部门的不利影响,并能够在未来有银行陷入困境之际,让零售银行部门得以摆脱湿漉漉粘糊糊的钳制、全身而退。这种建议是明智的——尽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为什么止步于此呢?降低未来银行业风险最简便的方式是迫使银行增加股本。
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股本让银行更安全,因为提供股本的股东没有权利要求银行支付任何特定数额的资金。他们只是在银行赚取盈利或录得亏损后拿走剩余的部分。这种灵活性为犯错留出了余地——而在任何复杂的体系中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银行自己指出,股本代价不菲:由于承担着高风险,所以股东要求高回报。早先,银行通过持有尽可能少的缓冲资本,来提供这些回报:随着银行投资产生回报,其中大多数资金将用于偿还债权人。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资金仍然足以向股东提供丰厚回报,因为与银行业业务相比,股本规模非常小。
但银行宣称,如果大量增加股东股本,就没有足够资金补偿股东所承担的风险。银行将不得不减少放贷和提高利率。小企业和潜在购房者将蒙受损失。银行普遍重申的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它们是在胡说。
迫使银行更多地通过股本而不是债务融资,会让股东更安全,除非因为有政府担保他们总是安全的——这正是我们希望消除的局面。这种安全性降低了股东所需的回报。如果股东真的既要高回报,又要消除高风险,他们总是可以自己借钱,然后用借来的钱购买银行的股份。为了实现这些回报而允许银行把自己变得脆弱,是没有道理的,银行是世界经济的基础设施。
所有这些不仅在理论上明显可行——著名的莫迪格利安尼-米勒(Modigliani-Miller)定理指出:在特定条件下,一家公司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似乎也得到了实践的证明。
银行业监管机构不可能有什么万灵药。在如此复杂的体系中,改变规则也不可能不导致意料之外的后果。但是坚持要求银行(大幅)增加股本是银行业监管机构必须鼓起勇气去做的事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