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小兒子提出想養龜,我一聽便動火。這小子以前曾養過兩次龜,都養死了,當時我就想這小子太不愛惜小生命了,每次養龜都愛理不理,結果把小龜弄死。
這次一提起龜字,本來想立即罵他一頓泄氣,但其後不曉得怎樣,腦袋靈光一動,及時勒緊舌頭,接著用四個是非題要他選擇:
(1)他非常憎恨龜,因此又心思思買龜回來殺死牠;
(2)他認為自己長大了,要負責任,照顧小動物;
(3)他有興趣觀察了解龜的生活起居;
(4)他認為養死龜沒大不了,不用賠命。
小子聽到(1)和(4)的選項便傻笑;然後思索一會,選了(2)和(3)。
我請他慎重考慮,因不能讓家人對他再失信任。
果然,他用了整個下午看哥哥的養寵物書,研究養龜之道,然後滿有把握走來說他很有信心。我說,媽媽這關通過了,他要去徵求爸爸和哥哥的同意。我故意走開,讓他自己想想怎麼跟同樣對他養死龜非常不滿的父兄說項。
不久他跑來,說成功了,爸爸哥哥都同意。
如今過了半年,小子每夜都替兩隻小龜洗澡換水,臨睡前把龜從陽台帶回房間,讓「烏龜兒子」陪他睡。有時我看見他瞪大眼睛咧嘴露齒望著龜兒笑,他說這樣龜也會笑。我努力湊近身去看,卻看不到龜在笑,但牠們的「爹爹」堅持「兒子」在笑,也堅持時常站在龜池外,給「兒子」飲心靈雞湯。
我以為問候小子的「烏龜兒子」可以開他一下玩笑,料不到自己因而榮升為「烏龜婆婆」!
現今小子常邀請「龜嬤嬤」去看「孫兒」洗白白。兩隻小龜的確愈長愈活潑可愛,有時牠們看見「爹爹」不在,會伸長脖子四處找他,閒時又會玩疊羅漢。一次牠們的「爺爺」用腳趾跟牠們打招呼,小龜竟然一手按著石塊,另一手伸出向「爺爺」招手回禮。
有時我見兒子豎起大拇指示意,想請他再做一次,他正色道:「這是表示讚賞的動作,要牠們乖才會做。」另一次他把龜分開了,我又動氣,以為這小子頑性未改,要捉弄小龜,不料他哥哥解釋道:「烏龜不乖,他罰他們一會吧了。」果然不久小龜被放回一起,因為他們的「父親」說:「小龜已經學乖了。」
摘自:
《孩子的路自己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