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5, 2011

马六甲-details

马六甲(英文:Malacca, 马来文Melaka。Jawi: 或Malacca),另一个写法是麻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州的首府也叫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1511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为荷兰占据。1826年成为英国海峡殖民地一部分。马来西亚第一位首相拉曼在1956年2月20日宣布马来西亚独立,其仪式就是在马六甲的草场举行的。后因马六甲河口的淤塞和槟城、新加坡的兴起,城市地位下降。产橡胶、椰子、水果与稻米等。以工艺品著称于国内外。与吉隆坡和新加坡通航空线和公路。港口为橡胶出口和大米、白糖等杂货的进口港。郊区亚沙汉山是马来西亚最早的橡胶种植园诞生地,附近巴株美连南的鱼类研究所在东南亚颇具规模。

三保庙位于距三宝垄市中心西南5公里的望安山麓,从城内的三保街一直走去,就到了著名的"三保庙"。三保庙背山面海,很是雄伟。这里是当年郑和船队登陆的地方,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修了这座庙。经过数百年的沧桑更迭,三保庙几经烧毁,却又几经修葺扩建,可见当地人对郑和的尊敬崇拜。郑和曾七次到过马六甲。当时马六甲王国首领曾25次到中国访问。1411年,马六甲国王拜里米苏刺偕夫人及540名随员到中国南京进行友好访问,明成祖朱棣在奉天门设宴欢迎,并赠给他许多珍贵的中国特产。他在中国住了一年半之外。临行时,明朝政府特地建造了一艘大船赠予他。1943年马六甲国王麻利访问中国,也受到热情的款待。

  三保庙其实是建在山麓的一个石洞里,四周环山,树木扶疏,郁郁葱葱。这座著名的寺庙与传统意义上或者我们常见的寺庙是有一定差别的。走近三保庙,你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拱门,门顶上左右两旁有两条蛟龙盘檐,中间是一颗明珠,属典型的“双龙戏珠”传统式建筑。门前一对石狮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狮子的头顶部,金色已脱落。原来信徒们认为:走过狮子身旁,抚摸它的头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大门两侧写着一幅对联:“滇人明史风来世,井水洞山留去思”,横批“德绥微服”。庙的大门绘有两个身披战袍、手执刀斧的将军的画将,威严英武。门柱两旁写着一幅对联:"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庙内中央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上挂"郑和三保公"横幅,两旁排列着许多文官司武将的神像,这表达了后人对郑和的颂扬和怀念。这座庙建于1673年。整个建筑飞檐翘角,红柱粉墙黛瓦,富含中国民族建筑风格。据说,所有建筑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的。这样看起来,整个建筑物几乎完全是中国式建筑特色的寺庙。但只要你稍微留意,就可以发现,前来参拜的信徒除了华裔外,还有很多头戴黑帽的穆斯林。

  印尼的寺庙大多都受三教(佛教、道教、孔教)的影响,倒也不奇怪,这与印尼华人的历史背景有关,但与伊斯兰教有一定关系并且成为华人华侨和当地原住民共同崇奉和保护的场所,则为数不多,三保庙就是这样一座融合三教和伊斯兰教色彩的建筑物。据说其实它原先是一座清真寺,后来如何演变成中国传统式的寺庙,就不得而知了。

荷兰红屋是一座位于市内东方的荷兰式古老建筑。这栋古老的建筑,设有厚重的硬木以及铁链,加上石造的厚墙,可看出荷兰泥瓦匠和木工的手艺。它们是荷兰人在东方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大约在公元1641年至1660年左右建成。它是在1650年完工,曾是荷兰总督及随员的政治机构所在。只有一间房仍保留着十七世纪花雕木制天花板。现在它被改为历史专物馆,收藏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纪念物品,以展览华人及马来人的传统结婚礼服及介绍马六甲历史。
  跨过马六甲河桥,在河的东岸有一个整洁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红色的针塔和维多利亚时代所建的喷水池。广场四周都是荷兰式的红色建筑物。其中最大的一座古老建筑物就是正对广场的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Studthuys)。它在三百多年来一直是政府机关所在地,直到1980年才改为马六甲博物馆。荷兰式惹兰叻参红屋有厚厚的红砖墙,笨重的硬木门,门前是宽阔的石级。馆内保留了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包括荷兰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纪以来的服装,马来人的婚嫁服饰,金、银、珠宝等手工艺品,以及在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类古代船只的图片等。馆内还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钱币和邮票。

葡萄牙城山(Porta de Sangtiago)在马六甲市西南,靠近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马六甲苏丹拜里米苏拉将中国明成祖赠送的金龙文笺勒石树碑之处。明成祖曾封此山为"镇国山"。此山后又称"圣保罗山"。山上有一个古堡,又称"圣地亚哥碉堡",是当时的葡萄牙殖民者为防范被击败的马六甲王国军队的反攻而修筑的。现在能看到的是一片残墙断垣,只有古堡城门楼依然屹立在门顶。这座高三十多米的城楼,壁上雕刻着当年葡萄牙军队的许多图案。城堡内几块石碑保存完好,给人类留下了若干历史史实。在马大甲郊区的海边,葡萄牙建筑风格的村落仍保存完好,住在那里的是葡萄牙人的后裔。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至今仍说着16世纪的葡萄牙语。
  在圣保罗山的山顶上有一座圣保罗教堂,是葡萄牙总督阿伯于1511年建立的,是欧洲人在东南亚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几经战乱被毁,但教堂前全身洁白的圣芳济百雕像,虽历尽沧桑,面目仍然清晰可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