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它讓顏安琪萌生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也讓顏安琪選擇用來表達、呈現自己內心想法和感受的一個媒介。
今年38歲,出生自雪州雪邦的顏安琪,是在多年前來到馬六甲發展,一直以來都在老街區內活動及宣揚自己的藝術理念。
丈夫張春金。我先后在觀音亭街、古里街開設工作坊,過后再和丈夫結合,在荷蘭街開設了今天的藝術工作坊。”
顏安琪在25歲前往吉隆坡的藝術學院報讀純美術,過后就認識了陶瓷,后期也開始了雕塑工作。
“我曾接觸室內設計,后來發現我的性格不適合,于是就全新投入在雕塑和陶瓷這一方面,所以今天我是選擇用陶瓷和雕塑,來呈現出我的心情、想法和感受。”
身處在顏安琪和丈夫張春金共設的藝術工作坊內,能見到不少獨特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的造型都是以人為主,不過它們的身段有所不同,而腦袋上也有一個小小的特點,代表著那個“人”當時在想些什么。
“每當我在想著一些東西,就會製作一些‘人’,這些人的造型、輪廓,都能輕易看到我當時的心情。”
被詢及,所有作品都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製作,會不會因此沒有“市場”?
“我沒有擔心過這些,不過藝術作品一旦牽涉到商業,自己和顧客或許也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將藝術注入生活
顏安琪說,好的藝術品,絕對不是設計出來;製作一件藝術品時,靈感是必須醞釀出來的。
她說,本身醞釀出的靈感,很多都是來自書本、詩句、生活、環境或細節上得到啟發。
“其實我也不擔心我的作品賣不出,只要你喜歡,你看得順眼,你就可以買下。”
除了製作一些表露自己想法的陶瓷之外,顏安琪也在丈夫張春金的鼓勵下,將藝術注入生活,讓生活充滿藝術。
“每當我想要使用一些餐具,我就用陶瓷雕塑出來,這些作品能成為擺設品,也可以是日常用品。”
她說,這些作品包括了碗、碟、杯、盤等。
“其實最主要的,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感受生活,從生活中追求美好;透過生活來提升自己對藝術品的鑑賞態度和品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